一点点到退步到一点点的消失
一点点到退步到一点点的消失
碎片杂文|2023-8-19|最后更新: 2023-8-19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我为什么现在很少看室内媒体出的文章了?不是因为他们质量降低了,而是我发现了文章的一大特点就是主打不真诚、不具体、不好好说话。
如果你现在去翻看2015年左右的环球设计和其他比较知名的媒体,几乎公众号文章都是10w+,现在呢,除非特别优质的设计内容才会能上6-8w+,就是这么刺激。
几乎我身边的设计师都可以感受到到,品牌的同事也说现在做品牌太难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 审美疲劳
  • 公众号内容同质化
  • 短视频抢走了流量

展示最好的一面

现在看所有的文章只展示最好的一面,当然这一点错没有,照骗比比皆是。
有些项目根本不会去管你什么用户体验、现场感受、施工质量,只要找个优质摄影师用强大的后期来搞定效果,基本发公众号基本都会很大流量,而且文字内容也基本就说说概念,借用下大师名言,用一些空洞而辞藻华丽的词汇去描述所谓的美和设计。

空洞的设计思想

很多项目的设计其实都非常的磨人,设计师到最后的心情大抵是不再想看到这个项目了,当然其实最希望就是做好项目。
在设计开始的初衷和概念到最后施工落地中间经手了无数个人和无数次对接,在一次次汇报中丢失掉了原始的设计思想,面临的是具体的施工,具体的图纸。
其实一个项目从概念到落地在和甲方碰撞的时候其实也有火花,不过大多都被工期,材料,节点给蒙蔽了。
最后梦想照镜现实的只有专业照片,至于现场感受没人去真正关心。等发文章的时候,不会给你讲概念如何落地,不会讲遇到的问题,不会讲如何解决,更不会讲如何与甲方周旋切给你一个经验分享,一个都没有。有的是比较看起来有文化内涵的文字,所谓有力量的文字,所谓优雅的文字。
很少会真的去挖掘设计师和设计过程中有趣的事情,或者设计问题解决或启发。现在基本都是很标准化的流程,项目做完,设计师给一些设计概念内容交给品牌和公众号编辑去润色,毕竟专业的选手写的肯定很完美,但就缺了一份真诚。设计师都被埋在项目了,也没时间去多斟酌思考,突突突就发出去了,就成了现在大部份设计类号的内容产物。
俗话说的好,一般专业吸引用户、过度专业吸引同行。大部公司其实都没做到,即不是一般专业,也不是过度专业,而是一种空洞的平衡。
其实宣传的目的还不是为了有影响力,对外展示实力,可现在的文章越来越水、词汇越来越看不懂,优美到我看不洗去了。
最近我看一些经典的书、书里讲的是理念、讲的是如何实践、讲的是如何解决问题。当我看完直呼专业啊,反而去看环球设计等媒体发布的文章,我只能感受到的是机械化的文章内容和体系。这怪媒体吗,还真的不怪;因为都是分工而已,要怪就怪的太多了,设计师按道理应该去承担讲故事的事情。

真诚是必杀技

设计需要真诚,设计宣传同样也要真诚,不管是读者还是业主,其实不光看你美不美,还能感觉到你的设计是否真诚,你的宣传是否真心。
目前看到的现象是大公司宣传就是比较标准化流程化的,相对小的室内设计公司就会相对在内容和宣传上更上心一些,老板主动下场去做品牌宣传,在文案上也没那么专业,但是非常实在,说普通人能听的懂的话,而不是一些套话。
所以现在崛起了很多优质的小设计公司,业务也非常好,有些甚至换了很大的办公室,团队也大了一些;但还保持比较原始的真诚。 虽然现在公众号的流量不大了,但只要你生产优质的设计,这就是在建立一种长期主义做的事情,慢慢的就会产生复利效应,

还能做什么?

设计类公众号的一些大号,很多很早就开始布局其他业务了,有些转去小红书,有些开始卖书,有些开始做培训,有些呢还做游学,总之赚钱的业务拓展的头头是道。
其实多元化发展是没错的,但是要找到自己的核心是什么,如果看到什么火就做什么,大概率不会成功。
反而最开始核心的业务其实没有真正的去挖掘和延伸,最常见的就是收设计公司的钱发公众号还挑三拣四的。有些设计公司也愿意去投稿,从几千到几十万都有。
我自己其实也做过公众号,不过自己精力有限,没搞起来,其实做好内容还是有难度的。 目前我觉得设计内容类的公众号如果还延续之前的套路一定是不停的走下坡路,即便是有非常好的内容也不会有太好的结果。其他业务同样会因为主业务的流量下滑而下滑。
如何去改变,路只有一条,去真正挖掘设计的故事,挖掘设计的深度,去沉淀优质的内容,做一个平台真正应该做的事情,好的平台应该是更真诚。
从今天开始,你也可以成为高产人士阅读与碎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