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板狂想曲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最近,我开始使用白板软件来记录我的想法和灵感,发现它们非常有助于提高我的效率和创造力。于是,我就好奇地去了解了一下白板的发展史,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和变化。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白板从黑板到云端的发展史,以及白板软件给我们带来的新可能。
木板、黑板、白板的简史
最早的黑板产生于 16 世纪,当时已有音乐学院在用黑板教学。这非常符合我们对黑板的传统印象:一大块平面上,用粉笔涂涂写写,而观众则有一大群人。黑板几乎生来就是用于向别人展示信息的,面积越大越好,而书写工具——粉笔——也非常粗,以确保站在远处的观众同样能看见。物理学家费曼有很多演讲照片,他用的黑板通常有一人多高。这种超大号的传播媒介也影响了一批画布工具,“无限”的概念已经端倪初现。
中世纪,人们发现石灰与水混合制成块状物,用类似于木炭笔的方法在深色坚硬的物品表面书写。到了19世纪,人们用黑漆涂在木板表面,以保护木板不被侵蚀。当时黑板的主要作用并非是教学,直到19世纪中期才在世界各地学校流行起来。
软木板发明于 19 世纪末,直接原因很简单:黑板成本昂贵,需要一个替代品。当时的黑板要么是用石材制成,要么使用陶瓷,两者都不便宜。而软木板的材料是废弃木头屑(现在则用树皮),非常便宜,并且软木板上面可以用钉子插入各种纸片,在带有磁铁的黑板或白板发明之前,木板是罕见的多元化信息呈现平台。用有些时代倒置的话说,软木板是最早的多媒体。
中国古代教学多用沙盘或者石板。使用沙盘就是用细树枝或细木棍在一个装有沙子的扁盘中书画。写满了可以将沙子抹平后再次书画。石板石笔用特殊的石材做成,使用时用石笔在石板上书画,留下白色的印痕,并且很容易擦去重写。中国最早的黑板出现是在1862年京师同文馆开设以后。
1975 年,可擦式白板笔发明,这才让白板真正具备实用性,至少赶上了黑板;四年后,3M 便利贴问世,化学反应终于爆发:随意擦除的笔迹配上随意移动的纸张。这也促进了更多创意和效率的改变。
为什么需要白板
人们交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口语交流,另一种就是书面交流。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影响和改变的交流方式,从古到今教学、培训、演讲、会议、宣传这些需要大量交流的场所都离不开黑板或白板。从个人角度来看,白板可以随时记录你的想法和灵感,让你更全局地观察你的内容。
白板,是被物理化的思考空间。
我记得看悬疑剧或者一些美剧里的人物要干大事,先在家搞钉一个软木板,把线索一步一步地梳理出来,包括地图位置、要杀的人、各种详细的信息都展示在一面墙上。这也算是白板最早的使用方式了吧。
在还未兴起白板软件的时代,很多会议室都会有一块实体的白板,或者可移动的白板。通常用来开头脑风暴或者做一些培训。毋庸置疑,硅谷将白板发扬光大。如果你曾去过硅谷各大科技公司里参观,留心的话,你可能会发现他们的办公空间里都有着同一个东西,那就是一块大大的白板。对于硅谷来说,“车库”和“白板”都是其背后重要的创新符号。
如果说车库文化代表的是硅谷开拓者们坚韧、实干的极客精神,那么一张白板就承载着他们自由、开放的创新愿景。在一张白板上,每一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快速呈现、不受限制,它的内容可以从1走向无限大,同时也可以随时擦去重新出发。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办公室里没有白板的公司都不可称其为一个好的创新型公司。
白板的路漫漫
实体的白板也有很多缺点,比如不能保存不能搜索不能协作。所以大企业像谷歌和微软这种公司也做了电子白板。谷歌和微软曾分别推出Google Jamboard和Surface Hub两款产品。2016年,谷歌推出全新的远程协作办公硬件——数字白板 Google Jamboard,它相当于一个放大版的安卓平板,Jamboard 的屏幕支持 16 触点操控 ,用户可用触控笔在白板上写字、勾画。三星在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展出了智能互动电子白板Flip。三星这款Flip不仅拥有Google Jamboard和微软Surface Hub的优势,而且在触控与流畅书写、便捷分享、多设备连接性能上更为强大,在跨行业场景应用上,打开了一片新天地。这种产品在中国很少有看到真的在用的。除非价格非常实在,可能才会慢慢有市场吧。
这里不得不提到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概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的,当时国内还停留在手绘思维导图层面,而海外开始出现思维导图软件MindManager(目前在海外也是领头羊)。直到2006年,国内才诞生了一款像样的思维导图工具,那就是孙方创立的XMind。它凭借优秀的产品体验在海内外快速开疆拓土(目前在国内毫无疑问的TOP1)。很长一段时间,国内提到思维导图工具几乎等同于XMind(虽然现在也差不多)。不过思维导图还是有很多局限性的,所以现在有很多产品是结合了白板和思维导图的形式的产品。比如说非常知名的Heptabase。
另一个就是数字化白板软件的开始,miro的前身Realtime Board,是创始人Andrey Khusid在2011年萌生的一个视觉协作工具的想法。从2017年开始,已经成立了6年的Miro才真正走向公开市场,出现在人们的视线。而这时的Miro已经彻底改头换面,功能也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再往后就各种白板类型的软件都诞生了。
白板类软件有很多特色,有无限画布类的,有嵌套白板、有类脑图白板、有协作型白板、还有什么都有白板。这里我就不一个一个介绍了,因为在少数派有非常多的介绍。我会把链接聚合一下。这里还有一些没上线的几个产品,类Heptabase产品:彩块、mynote。还有脑图类白板amymind。根据我自己的使用体验和各种观察,最后我还是认为Heptabase应该就是白板未来的形式。
这些白板类型的产品其实都有不同需求的用户来使用,比如脑图类不会因为结合了白板就会消失。举一个例子,幕布出来Xmind也没说就倒闭了,只不过有部分用户被分流了。所以未来白板类的产品其实竞争更激烈了,国内其实做得好的产品也有很多,不过在我们的国情当中确实很难突围,也就希望开发者和开发软件的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而且也有很多产品和文档结合的白板工具,比如说seeds和affine,可能还有更多我不知道的。
我简单提一下我体验过和有好感的产品:muse很顺滑,博思白板国产里比较完善的,Fabrie有结合表格算有特色。guga目前只有ios不过体验不错、Freeform无限画布类产品、ob的白板也不错,miro主打协作,月维开发的zeroG也还行不过还在测试中,milanote体验也不错,国外的产品对于国内用户还是贵。氢图也体验了,还需要继续努力。大概就这些了。
白板的展望
白板是一种能够激发我们创意和效率的工具,它从黑板演变而来,经历了实体和数字化两个阶段。现在市场上有各种类型和风格的白板软件可供选择。我相信白板未来应该会有更好的发展,尤其是和其他的产品结合,就像seeds和affine和文档的结合的场景,当然还需要找到与之匹配场景类型。目前有个人场景,团队场景,教学场景这几种类型,找到与之匹配的工作流程可能是一个方向吧。第二个就是兼容现有的比如office系列的使用场景,让整体的流程更加顺畅。
尤其是现在ar的产品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苹果眼镜Apple Vision Pro的出现,势必会有更多的交互体验可以让人们有更好的效率工具体验,白板无疑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