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
ISBN
9787508668727
TAG
作者
[日] 盛田昭夫
出版年月
2016-12-10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评分
7.9
页数
376
日本制造 笔记
父亲以祖父为榜样,经常说:“如果一个人不积极主动地勤奋学习那么花再多钱培养也是徒劳。但唯独有一种只要花钱就能见效的教育方式,那就是旅行。”
相关领域的大企业正从战后的混乱中逐渐复苏,他们将自己生产的部件优先用于自家产品中,只有在产量富余的情况下,才会把部件卖给别家。而且,为了尽量保持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他们自然不会公开最新技术。井深先生之所以坚决反对制造单纯的收音机,原因就在此。他和我心中描绘的理想愿景是 “发挥独特的创造力,生产引弓领时代潮流的全新产品。”
为什么古董收藏者愿意为了一个坛子一掷千金?那是因为他懂得其价值所在,他有充分的投资理由。我的祖先也是古董和艺术品的收藏家。由此可见,要想把录音机卖出去,就必须找到懂得其价值所在的个人和机构。机缘使然,在那家古董店的经历,让我茅塞顿开 — — 推销的关键在于让买家明白商品的价值。
有人提出折中的建议,把公司定名为 “SONY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而我则坚持使用 “SONY株式会社” 的名称,虽然眼下的公司业务在电子工业领域,但将来会如何发展,谁都不知道。最后,在我的拍板之下,“SONY株式会社” 这个名字生效了。
后来,日本的其他厂商也开始生产销售磁带录音机,消费者误以为他们卖的也是 “Tapecorder”,对我们而言,这种混淆可不是好事。我们从这件事情中吸取了教训,明白了商品名的重要性不亚于品牌名。从那之后,SONY 的产品一直秉承一个传统 — 商标、公司名和独创的商品名都会标注在产品的显眼位置,包括后来的 “Walkman” 随身听等。
磁带录音机是我推销的第一件产品,使我从实际经验中获得了心得 — — 所谓销售,其实是一种人与人的交流。
我们不会调查消费者的需求,也不会制造迎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而是通过制造新产品来引导他们消费,这便是我们公司的方针。因为消费者不懂技术,他们不知道哪些产品能够实现,而我们知道。所以我们并不热衷于市场调研,而是专注于研究新产品及其各种用途,然后与消费者直接交流,传达我们的意图,从而不断开拓市场。
以创造性和团队精神为纲领,以产业化为工具,研发制造具有新价值的产品,这便是井深先生的想法。电脑始终只是机器,无法自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因为创造性无法通过处理和分析既有信息而获得。人类的思考、不断的洞察和巨大的勇气,这些才是创造性的源泉。从创业初期,我们公司便具备这样的企业氛围,且传承至今。
即便在日本,不同企业对待员工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但基本都还是维系了 “相互尊重” 的劳资关系。企业绝不仅属于少数高层干部,还属于广大员工。我认为,身为企业家,这样的思维方式至关重要。企业高层相当于 “一家之主”,他们负责保证公司良好运作,同时也有关心 “家人” 的义务。
企业家们在转换思维后,想出一个办法 — — 如果能够在劳资双方之间建立类似家庭成员般的纽带关系,就能唤起日本人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使日本摆脱苦境、走向复兴。这种精神最终使战后的日企文化和日本国民意识得以形成,美国人把这种团结性调侃为 “日本株式会社”。
我并不想过于纠结这个 “砖墙和石墙” 的比喻,只想强调一个事实 — — 劳资双方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是日企的一大特征。在日本,如果家企业的既有业务有沦为夕阳产业之虞,公司高层就会考虑改变业务或从事多元化经营,进而对员工进行再培训。这时,员工往往会积极响应。此外,有时由于工作变动而需要员工迁居,日本的家庭成员一般都会积极配合。
1973年和1979年的石油危机使不少产业和企业陷入危机,而那时有不少日企则表现出了灵活应对的能力。有的造船公司开始制造环保设备、电脑软件,甚至洗碗机;有的矿业公司开始生产保龄球机;有的纺织公司开始进军化妆品领域,如今在日本本土占据了不少市场份额…
曰语中有一个很特别的单词,它浓缩了日本人从古至今一直恪守的重要价值观之一。这个词的发音为 “mottainai”,可以翻译为 “不胜惶巩” “过头” “可惜” “浪费” 等。它是解释日本人思维方式和日本产业本质的关键词。该词的内涵是 “神造万物” 的敬畏心,即天地万物皆是神灵所赐之瑰宝,凡人不可糟蹋浪费;该词的外延是 “对神灵的亵渎”,即自然万物皆是神灵所托之圣物,凡人可以充分利用,但浪费则为罪孽。这是日本人根深蒂固的意识,哪怕是一张纸、一滴水这样看似微不足道之物,也是 “mottainai” 的存在。
不仅是日本,其他亚洲国家和西欧国家也都有 “珍惜资源” “勤俭节约” 的教条和规范,但日语中 “mottainai” 一词的意思并非单纯的 “勤俭节约”。在我看来,它蕴含着一种宗教教义。畏惧大自然的威力,被各种灾害所左右,但依然不断摸索生存的途径,在这样的过程中,日本人学会了如何制作各种工具,从而使最少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这已然成为日本人的民族特性之一。同时,日本人也渐渐对浪费产生了羞耻心,甚至是罪恶感。
必须提供用户所需的一整套系统,才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SONY之前推出了一系列划时代产品,包括录像机和录音机等,这些热销产品自身都集成了系列完备的功能,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乐趣。但这种模式势必会成为明日黄花,未来需要的是产品之间的跨界和联动,因此大胆的思维和多角度的解决方案不可或缺。
日本是个高度竞争的社会,但日本人同时又具备 “怜悯对手” 的关怀之心。“穷寇莫追” “得饶人处且饶人” 是日本人的处世哲学。不把对手逼到绝路,互退一步,海阔天空。这种懂得妥协的精神,恰恰是日本人的竟争之道,也是维系人际关系的节点。一旦有了利益冲突,双方就必须牺牲自己的一部分欲求,这种意识在日本深入人心。
我往往会反驳道:“我是搞技术的,在工程师看来,如果认为当前的技术是别无选择的最佳选择,那么等于放弃了技术革新。科学家和工程师都是不断努力追求新创意的一群人,一旦实现了一项新发明,就会开始思考如何改良。这也是技术进步的源泉。倘若安于现状,世界就会止步不前。”
同理,美国没有一家生产录像机或CD播放器的企业,对我们而言,这并非幸事,反而让我非常忧虑。因为只有竞争,才能扩大市场本身的体量,并且会促使各厂商激烈竟争、开发新品。没有竞争的领域就如同一潭死水,不会有技术革新。
我们做生意时的基本态度很简单,一旦研发出新技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思考 “能用它制造出什么”。如果发明和发现仅仅止步于心中的感叹和学术上的成果,就无法为大众造福。在我们看来,最关键的是凭借技术,制造出对广大消费者有用的产品。这就是我在前面章节中讲到的 “技术开发、产品企划、市场营销” 三大环节的创造性。技术力量是电子产业的独特优势,利用技术进步,能够创造出革命性的新产品。
我常常在会议上反复强调一点 — — 产业规模需要通过新技术来扩大,技术所有者应该通过专利授权来把 “蛋糕” 做大。以CD为例,SONY 和飞利浦共同将相关专利授权给多家企业使用,因而造就了该音乐媒介和制式的市场繁荣。
只要是民主国家的政治家,就势必要代表选举区选民的利益,这是无法逃避的宿命。这就导致经济领域的 “全球化理念” 和政治领域的 “本土化理念” 出现冲突。
这种失衡的外向型经济模式正在接受转型的考验。不仅是日本,其他国家的经济也在接受各种各样的严酷磨炼,并且今后还会持续。为了让世界经济体系更合理、更公正、更加适应新的现实情况,我们必须学会担这时代的阵痛。
[日] 盛田昭夫《日本制造:盛田昭夫的日式经营学》中信出版社 ISBN 9787508668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