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烟火气的AI和没有prompt的预制菜
没有烟火气的AI和没有prompt的预制菜
碎片杂文|2024-3-25|最后更新: 2024-7-4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notion image

没有烟火气的AI和没有prompt的预制菜

预制的菜

最近突然就想到了预制菜,现在我们在网上能非常方便的买到一些半预制的产品,包括一些冷冻产品,其实本质上都是预制菜,还有我们在超市就能买到的比如说,酸辣粉,螺丝粉这些都是保质期半年左右的。还有一些呢就是更短期一些的,比如说711卖的一些盒饭便当产品。
然后我就在想,如果预制菜足够做的足够发达以及足够好,能做到和冻水饺一样方便,会不会导致所有的商业都不再现炒现做?确实很多大的连锁和一些小的店铺已经是这样模式了,很多人其实也心知肚明。
如果这样的话,会不会让更多人有在家里买预制菜来做的冲动?我觉得可能还是得分人群和时机还有就是人心理这个坎。饺子,包子,混沌甚至各种饼类的预制产品已经非常成熟了,感觉很少能见到小店会自己包饺子和包子的店了。我有时候也会买一些冻品的包子什么的吃,但是不知道是啥原因总是吃起来没那么好吃,估计买的品牌不对吧。
像山姆这种大体量的超市其实他们很多商品其实已经算是做预制菜了,只不过就是保存的时间短了一些,确实省事方便,这也是大部分人觉得体验好的一点了。
今天想了下,日本的便饭其实就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因为人们没有时间去做饭,最后连准备的时间都不想再有了。我们国内虽然没有便当文化,但也有很多自己带饭的,不过大多都很难坚持下来,毕竟做中餐并没有那么标准化,以至于小红书上有好多极简菜谱,什么5分钟就搞定早餐,一周早餐不用愁。我也看了很多,但是确实没有那么容易,我们可不是博主,其实他们所谓的5分钟搞定的前提是有这些材料,东西都有准备,目标明确,而且还有时间,实际上大部分人起床都困难,5分钟早餐?估计能做30分钟已经算快的了,别看就简单开火搞一下。如果不是天天做饭,心理真的会很挣扎,真的要自己做饭吗,楼下的包子铺不香吗,大概率都会这样思想斗争下。
预制菜的流行,已经不仅仅是行业内的现象,而是成为了一个公开讨论的话题。我们是否应该拥抱这一趋势?我自己已经主动接受了它。在一段时间内,我频繁地使用调料包和火锅料理包来煮菜,它们的便捷性不言而喻。椰子鸡等预制菜品,不仅省时省力,价格也颇为合理。

同生共命运

就在这个时候我突然就想到了AI,它们似乎在历史长河中与预制菜有着相似的发展轨迹,尽管它们的步伐并不同步,但我相信未来它们将在多个层面上交织出相似的图景。这是一个从排斥到认可,再到全然接受的过程。
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AI和预制菜的发展历程。显然,预制菜的历史要悠久得多。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中,人们发展了各种方法来保存食物,例如晒干、腌制、熏制等。这些技术使人们能够在食物季节性供应不足的时候存储和食用食物。古代人们为了生活去做了这些预制产品,按我的理解就是给食物打了一个补丁,做了一个升级,让保质期延长了。
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食品加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罐头食品、干粮、速冻食品等,使得食物可以更长时间地保存和运输。人类越来越多,打仗也越来越多如果没有这些可以保存很长时间的食物,估计打仗都打不起来了吧,时势造英雄,预制产品拯救了人们也打破了食物最初的美好,我们不再考虑美味,活着或许是当下更重要的事情。
20世纪:20世纪初期,随着城市化和快节奏生活方式的普及,人们对便利食品的需求增加。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速食品品牌,如罗布·沃尔斯的罗布·沃尔斯面包店(Roberts Wood's Pastry Shop)和道明斯百货(Domino's)等,开始提供方便的熟食和速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速食品行业迅速发展。出现了各种速食连锁店,如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这些店铺提供各种熟食和快餐,方便快捷,深受人们欢迎。这个时期出现了非常多的“品牌”显然工业化的的产品可以让更多的食品快速的呈现出来,以满足人口的增长。
21世纪: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进一步加快和消费者对便利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预制菜行业持续蓬勃发展。出现了各种新的便利食品品牌和产品,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如速冻餐品、即食饭团、即食汤等。2020 年疫情突发,内食场景大大增加,消费者对于具备方便快捷属性的预制菜的需求逐渐增加,2021 年以来,疫情的点状反复也进一步加速了对 C 端消费的培育。
基于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标准化很多产品,甚至中餐的很多食物很多都达到了真正的预制菜水平,这个也导致国内各自连锁餐饮品牌的发展,比如说太二酸菜鱼等等。
notion image
下面就是AI发展,其实我们更早的去挖掘,我们发明计算器其实已经算是预制菜里的咸菜了,它节省可我们的计算时间,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一个计算机,即便是现在人人手机里都有一个计算机的app,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我们同样也会用笔和纸来做计算,这并不冲突。
我们同样因为国家和时代的发展,电脑被发明出来并融入了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它是一个非常先进的工具,和预制产品一样它产生了很多品牌,微软、苹果,当然还有制造它们的品牌比如说;联想、微软、小米、华硕等等。而且电脑的配置也越来越高,通过摩尔定律我们知道集成电路中晶体管数量的增长速度,即每隔一段时间,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将翻倍,而成本将大致保持不变。
20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数学家和科学家开始尝试创建能够模拟人类思维的机器。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标志着人工智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正式确立。这个时期个人电脑还未出现,已经有人工智能的想法诞生了,
21世纪初至2010年代: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和计算能力的提高,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互联网的兴起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和应用场景。2009年,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图灵奖得主吉奥夫里·希尔伯特和约书亚·班吉奥的研究引领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新一轮发展。2010年代至今: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得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自动驾驶、医疗诊断、智能助手等。大型科技公司和初创企业纷纷投入到人工智能领域,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即便是这样AI其实也并未普及到个人的生活中,它们都在“中央厨房”并给一些专业领域在使用。
当然这个时期个人电脑已经相对普及了,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为了提高效率发明了很多各自各样的工具,微软的三件套应该算是非常实用工具的一种了。与预制食品一样,AI技术是否能够完全取代人类思维呢?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AI的语言突破:
2018年6月,OpenAI发布了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GPT-1模型,这是第一个能够生成连贯文本的大型语言模型。随后,2019年11月,GPT-2的发布,以其更庞大的参数规模,带来了更加逼真和连贯的文本生成能力。出于对潜在滥用的担忧,OpenAI最初并未公开发布GPT-2的全部模型。2020年6月,GPT-3的问世,以其1750亿参数的规模,成为了迄今为止最强大的语言模型,展示了在文本生成、语言翻译、代码编写等方面的惊人潜力。到了2021年11月,GPT-3.5的推出,进一步优化了模型的性能,提升了上下文理解和生成的能力。

时代的推波助澜

也就是2021年chatGPT把AI推向了大众,到现在已经快2年多了AI发展已经到了群魔乱舞的地步,各种各样的大模型(预制菜)涌现到了人们的面前,我记得如果在2010年说AI,大家估计都会想到科幻小说里提到的人工智能,然后大家都很嘲笑的说现在的人工智能都是人工智障,包括到现在其实很多人都还会觉得AI也不咋样。
从时间线看来预制菜的爆发期其实也是冷链等各种技术和时代需要发展的产物,同样AI其实也是技术发展和已经到了这个时刻了,ChatGPT的出现让AI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接着国内就雨后春笋般的开始了大模型之战,到现在已经有了不少大厂和新秀的大模型公司。
预制菜其实我也并没有那么了解,不过我之前有吃过一家餐馆叫6000馆,包括也很火的绿茶,其实它们都是预制菜的专家,我自己的体验就是它们价格便宜,但吃起来感觉也像那么回事,最核心的是什么,是看起来有烟火气,服务员上菜的时候,石锅冒着热腾腾的蒸汽,锅里还滋啦啦的想着,这个时候我还能想到是预制菜吗,必然不能,而且也接受了预制菜。
预制食品和AI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之处。它们都为我们提供了便利,节省了时间和精力。然而,它们也有着明显的区别。预制食品更多地涉及到物质生产和消费,而AI技术更多地涉及到信息处理和智能决策。

无形渗透被动拥抱

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内心其实是非常拒绝吃预制菜的,就觉得它们会加很多添加剂,防腐剂什么的,起码在餐厅吃到预制菜是非常不爽的。包括包子类的产品,我几乎都没有买过。改变就是在我经常做饭的时候,刚开始做饭会很狼狈,搞的时间很长,尤其是后来给儿子准备婴儿的辅食,我真的想什么时候能有一个套餐就是专门给儿童吃的套餐(部分预制),甚至我都想创业搞婴儿的辅食,但是后来一想,给孩子吃的还是得天然和新鲜。然后就没有再想了,到后来自己做饭也顺手了,其实有时候看到一些预制菜(把菜和调料都配好的料理包)心理还是很心动的,当然我还是不会主动去买这些预制产品,因为感觉还是不够新鲜(虽然我有时候买了菜也放很久,但是就是放心),不过我现在也会买一些冷冻产品,比如冻包子,饺子,馅饼,韭菜盒子,别说味道还真的可以,甚至比外面买的都好吃。
几年前的疫情以及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们对于做饭来说真的是一个麻烦的时期,刚刚毕业来到大城市的年轻人几乎很少会去做饭,几乎都是在外面吃,吃久了有时候就会想起家,然后偶尔就做饭,然而并不能长久,原因就在于时代和社会,它并不允许你有这样的时期,年轻人的时候大部分都给了加班,熬夜,刷手机。我自己的体会就是理解为什么日本的便当文化发达,确实就是时代的推动,经济的推动,如果没有预制菜,很难想象人们会有多辛苦。
到现在中餐场景中预制的成分已经非常多了,如果我们不主动去分辨其实很难分的清楚到底什么是新鲜制作什么是预制?就比如说油条这样的食品,在我小时候的记忆当中,早餐摊上会有一个人和面然后切成长条,然后开始油炸,出锅,一整套的流程一个都不少,看的清清楚楚。现在的早餐摊你智能看到食物,最多给你加热一下。比如热干面,其实就是给你过个水。我们生活中太多太多的食物几乎都是预制的了,现在就是被动去拥抱了这些食物,不管你接受不接受市场就是这样,只有这些食物。如果你不消费那么你就得自己去做,去花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去做饭,做这些食物。毕竟我们其实接受肯德基和麦当劳这么久了,而且肯德基现在搞了一个自助厨房,被称为“懒宅经济”,消费预制菜的目的有节省时间、味道不差、没时间做饭、仪式感、不会做饭。
预制菜的prompt是什么?我想了想其实就是生活中的场景,自己做饭的需求,预制菜的模式和产品已经非常多了,不管什么人群按照自己的生活场景就可以做出一套非常完美的餐,这不就是promot的价值吗。所以其实预制菜需要的是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这样才能做出更符合人们真正需求的产品,出来的预制菜才能做到除了味道不错,更加的让人欲罢不能。原因就是有场景,不用想。
下面我们再说说AI为什么AI需要烟火气,其实烟火气就是锅汽,我的理解就是AI需要真的能打动人们的痛点,看到了烟火气就知道这个事情成了,也就方下了很多成见,什么AI的质量问题,什么逻辑混乱的问题,还有就是幻觉问题。在目前的各种Ai产品里有这么几个产品好像是有点烟火气,比如最近非常火的Kimi,来自于月之暗面,刚开始我是在即刻上看到有人在推荐,其实主要核心就是可以阅读长文档,因为chatGPT有字数限制,当然kimi也是因为免费,解决了挺多让人烦恼的长文无法支持的问题,也就是最近它们开放了200w上下文的能力,我理解就是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收集的资源就可以造出一个专家,一个可以完成复杂任务机器人,而且不再会有幻觉的问题。
起码我认为百度的文心产品并没有烟火气,它们只不过是看到别人做了什么它们就做什么,并没有去真的去解决核心的痛点,大模型其实就是大规模的产业链,如果想要落地真的去解决问题,那么你就是得真的了解用户需求,比如说上下文是个痛点吗,确实是,起码我自己经常用到翻译功能,如果用chatGPT来翻译,总是会断掉,非常崩溃。还有就是最近有朋友问有没有可以审核合同和报告的AI,这个才是真实的需求,解决用户的痛苦,一个实习生逐字去检查一个合同的问题,不说费眼睛的问题,就如果因为经验的问题没有检查出,造成的损失谁承担,当然AI也会出差错,我的解决方案就是找两个AI一起做,这个做完另一个检查。可能是一种还不错的解决方案。

适当享受

当然你如果不主动使用,它们也会自然的溜到你的身边,因为已经不再是一个刚刚发生的事情了,时代已经在推动它们在发展,你生活中的一切都会被它们包围住,一切,就像你现在无法停止使用手机一样,它们会在无形中让你慢慢的接受并使用它们,这一切都是非常缓慢的过程。
其实也不必计较这些它们到底有没有烟火气和提示词,我们目前的的判断完全来自于我们的经验和感受,如果AI发展到了AGI时代,预制菜发展到了“真菜”的时代,我们一个是无法分辨出预制菜第二就是我们可能也接受了它,因为可能到那个时代人类可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基数,如果没有预制菜,估计我们吃饭都是问题。
为什么是适当享受呢?因为它们在给我带来便利的时候也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伤害,我们可能不会再深度思考,我们可能不再有做饭的技能,不再会有能掌握火候的技能,或许这会成为珍贵的奢侈品和奢侈技能。
未来这些都是属于少数派的人拥有的,而普通人只能拥抱AI和预制产品。手艺在未来是一种稀缺的能力,同理思考也一样。阅读,总结,策略都一样。
 
数字花园是生长出来的,第二大脑是打造出来的。当没纸币的时候